在生活中,我们不需要盲目追随潮流,也不必刻意与众不同。我们的行为不一定要讨好他人,但也不能引起他人的反感。
世间有两件事是等不得的:孝敬父母和做好事。
如果我们心怀平等,做事方便他人,那么世界将会和平无事。带着慈悲之心去行善,内心自然会感到安宁。
心胸若是狭窄,烦恼自然多;心胸若是宽广,智慧自然生。
如果我们一生中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对他人隐瞒,那将是一种极大的快乐。
如果我们做了坏事,却害怕别人知道,那就是真正的恶行。如果我们做了好事,却希望别人知道,那就不是真正的善行。
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是美好的行为。如果能够不为此自夸,那你的德行就更加厚重。
遇到顺境时,保持淡定;遇到逆境时,保持从容。
是非每天都有,如果我们不去理会,它们自然就会消失。
外界的刺激并不是真正的享受。只有内心的平静,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。
当一个人行善时,即使好运尚未到来,坏运已经远离了他。当一个人作恶时,即使坏运尚未到来,好运也已经远离了他。
世间的纷扰犹如流水,不要让名利占据你的心。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很满足,不必强求奢华和荣耀。
贪欲是贫穷的标志。如果我们能常感满足,心常感愉快,那么我们的品格自然会高尚。
人生中最大的恶行是谈论别人的过错;最愚蠢的行为是不愿听闻自己的过错。
我们应该避免做任何恶行,努力去做所有的善行。不要因为善行看似微小就不去做,也不要因为恶行看似微小就去做。
不要嫉妒别人的长处,因为嫉妒会让你的优点变成缺点。不要护短自己的缺点,因为这样你的缺点永远不会变成长处。
《论语》中说:“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”意思是,对于不应该做的事情,即使很想去做,但如果能忍住不去做,就是真正的忍耐。对小事不能忍耐,就会影响到更重要的事情。
《论语》还说:“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”意思是,小人会掩饰自己的过错。
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也就是说,犯了错误不去改正,那才是真正的错误。
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君子应该专注于基本的事情,一旦基础稳固,道德就会自然形成。
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君子认为,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。
“三思而后行。”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应该仔细考虑。
《左传》中说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做坏事太多,最终会自食其果。
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每个人都可能犯错,但能够改正错误的人,仍然是最好的人。
“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,不能因为一点小错就否定他的大功。
《中庸》中说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”意思是,别人一次就能学会的,我如果努力百倍,也一定能学会。别人十次就能掌握的,我如果努力千倍,也一定能掌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