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座右铭 《崔子玉座右铭》64句精选

《崔子玉座右铭》64句精选

《崔子玉座右铭》64句精选

  阅读刘禹锡《陋室铭》和崔子玉《座右铭》,完成15――19题。(共12分)

  【甲】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  ――(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  【乙】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施人慎勿念,受施慎勿忘。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①。隐心而后动②,谤议庸何伤③?无使名过实,守愚圣所臧④。在涅贵不缁⑤,暧暧⑥内含光。柔弱生之徒,老氏诫刚强⑦。行行⑧鄙夫志,悠悠故难量。慎言节饮食⑨,知足胜不祥。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――东汉崔子玉《座右铭》  注释:  ①纪纲:法度;行动准则。②隐心而后动:三思而后行。③谤议庸何伤: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?④臧:褒奖。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:比喻品格高尚,不受外界污染。⑥暧暧: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。⑦柔弱生之徒,老氏诫刚强:徒,同“途”,道路。老子认为,柔弱者久长,刚强者先亡。⑧行行:刚强的样子。⑨慎言节饮食:说话须谨慎,饮食等欲望须节制。

  15.解释下列加点短语。(2分)  ①惟吾德馨 ( ) ②无案牍之劳形( )  ③往来无白丁( ) ④行之苟有恒 ( )

  16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。(4分)  (1)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(2)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。

  17.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。(2分) 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18.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。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?(2分) 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19.学则须疑,尤其是学习文言文,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。例如,学习《马说》一文,我们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,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`勇气;学习《陋室铭》一文,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,但同时也应该摒弃 _________________ 的落后思想。(2分)

  参考答案:

  15.①品德高尚。 ②使身体劳累。③没有学问的人(或知识浅薄的人)。 ④如果能坚持(有恒心)。  (共2分。答对两个得1分)

  16.(1)苔藓痕迹碧绿,长到了台阶上;草色青葱,映入了竹帘里。(2)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,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。(共4分,每句2分。略有欠缺的可以不扣分)

  17.在涅贵不缁(2分。答成“在涅贵不缁,暧暧内含光”的建议不扣分。自己概括不得分)

  18.参考:“无说己之长”,“隐心而后动”,“守愚圣所臧”,“暧暧内含光”,“慎言节饮食”(。共2分。答出1句给1分,得满2分为止。有偏差的可以考虑给1分)

  19.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;孤芳自赏、清高孤傲。(2分。意对即可)

  王俭,字仲宝,生而僧绰遇害,为叔父僧虔所养。幼笃学,手不释卷。宾客或相称美,僧虔曰:“我不患此儿无名,正恐名太盛耳。”乃手书崔子玉《

  升明二年,为长史兼侍中,以父终此职,固让。先是齐高帝为相,欲引时贤参赞大业。俭素知帝雄异,后请间言于帝曰:“功高不赏,古来非一,以公今日位地,欲北面居人臣,可乎?”帝正色裁之,而神采内和。时客有姓谭者,诣俭求官,俭谓曰:“齐桓灭谭,那得有君?”答曰:“谭子奔莒,所以有仆。”俭赏其善据,卒得职焉。

  高帝践祚,与俭议佐命功臣,从容谓曰:“卿谋谟之功,莫与为二,卿止二千户,意以为少。”俭曰:“昔宋祖创业,佐命诸公,开国不过二千。以臣比之,唯觉超越。”上笑曰:“张良辞侯,何以过此!”

  建元元年,改封南昌县公。时都下舛杂,且多奸盗,上欲立符伍,家家以相检括。俭谏曰:“京师翼翼,四方是凑,必也持符,于事既烦,理成不旷,谢安所谓‘不尔何以为京师’。”乃止。是岁,有司奏定郊殷之礼,俭以为:“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,自此以后,五年再殷祭。二年正月上辛,有事南郊,即以其日还祭明堂,又用次辛飨祀北郊,而并无配。”从之。

  初,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,饰以金玉,江左所未有。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,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,上手诏酬纳。宋世,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。是年初,有发白虎樽言“白门三重门,竹篱穿不完”。上感其言,改立都墙。俭又谏,上答曰:“吾欲后世无以加也。”朝廷初基,制度草创,俭问无不决。上每曰:“《诗》云‘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’,今天为我生俭也。”其年固请解选,见许。

  五年,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,固让。六年,重申前命。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,尚书令史出外咨事,上以往来烦数,诏俭还尚书下省,月听十日出外。俭启求解选,上不许。七年,乃上表固请,见许,改领中书监,参掌选事。其年疾,上亲临视。薨,年四十八。

  俭寡嗜欲,唯以经国为务,车服尘素,家无遗财。手笔典裁,为当时所重。

  (选自《南史·列传第十二》,有删改)

  4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(  )

  A.乃手书崔子玉《座右铭》以贻之     贻:赠送

  B.后请间言于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间:间谍

  C.其年固请解选,见许               许:允许

  D.上亲临视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临:前往

  5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3分)(  )

  A.以父终此职              以勇气闻于诸侯

  B.卒得职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

  C.乃上表固请              见犯乃死,重负国

  D.为当时所重              吾属今为之虏矣

  6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(  )

  A.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。因父亲早逝,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,面对宾客的称赞,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。

  B.王俭富有远见。齐高帝任宰相时,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,并暗中进言齐高帝,说他已难为人臣。

  C.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。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,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,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。

  D.王俭为官清正廉洁。王俭出行朴素,家无余产,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,深得皇帝的信赖,并被当时的人敬重。

  7.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
  (1)时客有姓谭者,诣俭求官,俭谓曰:“齐桓灭谭,那得有君?”(5分)

  (2)昔宋祖创业,佐命诸公,开国不过二千,以臣比之,唯觉超越。(5分)

  答案:

  4.B(3分)(间:暗暗地。)

  5.D(3分)(为:均表示被动,可译为“被”。A.以:因为,连词;凭借,介词。B.焉:表示陈述语气,不译;兼词,可译为“于此”。C.连词,于是、就;连词,才。)

  6.B(3分)(“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”不合文意,“说他已难为人臣”中的“他”有歧义。)

  7.(1)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,到王俭这里求官做,王俭对他说:“齐桓公灭掉了谭国,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?”(“客有姓谭者”“诣”“那得”各1分,句意通顺2分。)

  (2)前朝宋高祖打天下,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,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,拿我跟他们相比,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。(“佐命”“二千”“以”各1分,句意通顺2分。)

  【参考译文】王俭,字仲宝,他出生不久父亲僧绰遇害,便被叔父僧虔抚养长大。他幼年时专心好学,手不释卷。有宾客称赞他,叔父僧虔说:“我不担忧这孩子没名声,只担忧他名声太大了。”于是亲自书写崔子玉的《座右铭》来赠给他。

  升明二年,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,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,所以他坚决推辞。此前齐高帝任宰相时,想召引当时的才俊辅佐他夺取天下。王俭平素知道齐高帝的宏图大志,便向齐高帝暗中进言说:“功劳太大了,奖赏不了,自古以来不只哪一个人,凭您现在的地位,想脸朝北做人臣,还能够吗?”齐高帝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,可是神情却十分温和。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,到王俭这里求官做,王俭对他说:“齐桓公灭掉了谭国,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’人?”那个客人回答道:“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,所以还会有我。”王俭赞赏他善于引经据典,终于让他做了官。

  齐高帝即位后,与王俭评议辅佐过自己的功臣,从容地对他说:“你谋划的功劳,没有谁能可以并列,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,我认为太少了。”王俭说:“前朝宋高祖打天下,辅佐他的各位大臣中,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。拿我跟他们相比,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。”齐高帝笑着说:“张良推辞侯位,怎么能超过你呢!”

  建元元年,王俭改封为南昌县公。当时的都城秩序纷乱,且有很多奸人盗贼,齐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,让家家户户相互检举监督。王俭劝谏道:“京城庄严雄伟,四方之人会合这里,如果人人一定要拿着凭证,那么于事烦琐,于理不会持久,所以谢安说‘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京师呢’。”齐高帝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。这一年,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举行盛大的祭典,王俭认为:“应当在今年十月举行大典祭祀宗庙,从此以后,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。明年正月第一个辛日将到南郊祈谷,就在当天回来祭祀明堂,并在第二个辛日祭祀北郊,且不能有附带的祭祀。”齐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  起初,宋明帝的紫极殿珠帘彩柱,用黄金、白玉装饰着,这是江南所没有的。齐高帝想用紫极殿的材料建宣阳门,王俭、褚彦回及王俭的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,齐高帝亲手写诏书表示采纳。(南朝)宋时,宫门外的六门城头都设有竹篱。这年年初,有人挖到了白虎樽,上面写着“白门三重门,竹篱穿不完”。齐高帝受这话触动,就决定改建高大的墙。王俭又劝谏,齐高帝回答说:“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扩建了。”朝廷初建,制度草创,王俭有问必答。齐高帝常说:“《诗》说‘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’,如今天神为我生了王俭。”一年后,王俭坚持要求辞去参掌选事的职位,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  建元五年,王俭获得原来的官号开府仪同三司,他坚决辞让。建元六年,齐高帝再次下达以前的任命。起初,命令王俭三天上一次朝,尚书令史出外处理事务,齐高帝认为往来的次数过于频繁,又命令王俭到尚书下省,每月任意用十天时间出朝处理事务。王俭又请求解职,齐高帝不允许。建元七年,王俭又上表坚持请求解职,皇上才同意了,改任中书监,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。一年后王俭生病了,齐高帝亲自到他住处看望他。他死时,年仅四十八岁。

  王俭嗜好很少,只以治理国家为要务,车舆礼服简陋朴素,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。他所写的诗文,受到当时的人敬重

  (一)

  【甲】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

  【乙】王欢字君厚,乐陵人也。安贫乐道,专精耽学,不营产业,常丐食诵诗,虽家无斗储,意怡如也。其妻患之,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,欢笑而谓之曰:“卿不闻朱买臣妻邪?”时闻者多哂之。欢守志弥固,遂为通儒。

  【注释】:耽:极爱好。 斗储:一斗粮食的贮存。

  意怡如: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。 哂:讥笑。

  1.解词

  (1)有仙则名( ) (2)无案牍之劳形( )

  (3)不营产业 ( ) (4)欢守志弥固( )

  2

  (1)斯是陋室,惟吾德

  (2)欢守志弥固,遂为通儒。

  3.文中说“斯是陋室”,而结尾却说“何陋之有”,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?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。

  4.【甲】文的’刘

  【二】

  【甲】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

  【乙】项脊轩,旧南阁子也。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百年老屋,尘泥渗(shèn)

  1. 解词

  (1)惟吾德

  (3)每移案 (4)余稍为修葺

  2

  (1)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

  (2)余稍为修葺,使不上漏。

  3.内容上,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,甲文以“ ”绘陋室幽雅,乙文用“ ”写居室清静;写法上,两文都采用 手法。

  4,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,你有什么看法?请简要谈谈。

  【附答案】:

  (一)1.(1)出名、著名(2)是身体劳累(3)经营、谋求(4)更2.(2)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,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。3.不简陋,因为居室环境雅,生活 情趣雅,主人品德高尚。4.甲文刘

  【二】1.桌子 我 2.我稍作修理,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。3.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。对比。4.示例一: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。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,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,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,完善自己的人格。示例二: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。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,哪来的精神享受?何况,人生在世,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,为社会做贡献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