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佳节,天上月圆如镜,秋野遍布金黄。
这是一种巧妙的藏头对联,它虽然没有直接提到“月”字,但“一轮满”已经巧妙地描绘了满月的美景。
我们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对联,比如:
喜事临门笑开颜,中秋之夜月更圆。
笙歌处处留明月,家家户户乐团圆。
秋风送爽半边天,明月窗前照满园。
这些对联都是清新脱俗,读来令人心旷神怡。
深夜时分月正圆,八月中秋正当仲。
这是文学家金圣叹的佳作。传说他曾在金山寺游玩,被寺中长老出难题:深夜时分月正圆。金圣叹一时想不出下联,便离开了。不料后来他因冤案被判死刑,临刑之际恰逢中秋,他灵光一现,对出了下联。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“生题死对”。
还有一些对联,巧妙地运用了月亮的意象:
天圆如盘月当空,人间缺月思故乡。
今夜岁末迎新年,来年岁尾又一圆。
这些对联在中秋节时由一群才子佳人共同创作,他们在赏月饮酒之际,互相出题对对联。中秋夜出题,年末夜对对,成为了一段佳话。
五更分夜半更深,八月中秋月最明。
古时一夜分五更,每更两小时;三秋指的是秋季的三个月份。这对联出自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及其子的手笔,传说杨廷和八岁时,其父与客人饮酒至深夜,出了上联,无人能对,小廷和随口应对,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。
冬至寒气先至冬,月圆之夜光更浓。
清代徐稚小时候,老师出了上联,他机智地对出了下联。“月明”通常指每月十五,也可指中秋之夜。
中秋赏月情满怀,天上圆月地上缺。
游子远行思故乡,异地艰辛家乡甜。
这对联表达了中秋节时人们对家的思念,以及团圆的渴望。
唐代诗人李贺曾写道: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后有人以“月如无恨月常圆”相对,意境完美无缺。
厦门虎溪岩是赏月的好地方,“虎溪夜月”更是厦门的著名景点。对联如下:
虎山迎风势更雄,溪水映月景更清。
这对联也是一种藏头对联,意境优美。
东林寺的对联则是:
江水潺潺映月光,无云夜空星光璀璨。
这对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夜空图景。
杭州西湖是赏月的绝佳之地,平湖秋月处有这样一副对联:
静看世间万物生,湖面平静如镜。
秋色四时最为好,何况是月光如水。
重庆巫峡瑶上的对联则是:
月光皎洁照八月,巫山云雾更加秀。
这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技巧,表现了中秋月夜的特殊魅力。
上海豫园得月楼的对联则是:
楼高云淡任风吹,池小月明水波微。
这对联通过赏月来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。